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被列为国家“十二五”重点教材,是我国众多高校采用的经济学优秀教材,也被众多高校指定为“经济类”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第1章 市场
1.1 复习笔记
1、最优化和均衡
多数经济学在分析人类的行为时,基于以下两个原理建立分析的基础的框架:
(1)最优化原理:人们总是选择在自身支付能力之内的最佳消费方式。
(2)均衡原理:狭义地讲,均衡就是在市场中需求方和供给方在市场机制的充分调整下达到的稳定状态,在该状态下价格是相对稳定的。价格会自行调整至需求与供给数量相等的均衡点。
2、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1)保留价格
保留价格是指消费者对消费第i个单位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即消费者对于买和不买相关商品的临界值。
(2)个人需求曲线
个人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价格下消费者所需要的商品数量,显示消费者保留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如果用纵轴表示价格,横轴表示商品数量,对第i单位的商品,假设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保留价格是ri,于是在价格-商品坐标图上,标出对应的点(Qi,ri),把所有的点连起来就得到了需求曲线(这是一条折线),如图1-1所示。
图1-1 离散物品的需求曲线
(3)市场需求曲线
市场需求曲线是对个人需求函数的加总,反映市场所有消费者的需求量和商品价格之间关系。通常,由于整个市场上的消费者非常多,而且每个消费者的保留价格也不完全一样,但是相互之间保留价格很接近,所以加总后的需求曲线是比较光滑的,如图1-2所示。
图1-2 市场需求曲线
(4)厂商供给曲线
单个厂商的供给曲线指生产者在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某种商品的数量。供给曲线一般向右上方倾斜,即表明供给量与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规律。
(5)市场供给曲线
市场供给曲线是单个厂商供给的加总,指某一产品的所有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3、均衡市场
均衡是指经济事物中相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相对静止的状态,各参与者力量相互制约和抵消,是西方经济学中广泛被运用的概念。而市场均衡则指供给与需求平衡的市场状态。从图形上来看,市场均衡点即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交点对应的分别是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4、比较静态分析
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比较静态分析只对两个“静态”均衡做比较,而不关心市场从一种均衡状态达到另一种均衡状态的过程如何,即对经济现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一次变动而不是连续变动的前后进行分析。
5、资源配置的方法
(1)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的市场是指该市场上有许多厂商和消费者,每个厂商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和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者,每个消费者都是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者。
(2)垄断
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占支配地位的供应商。具体来说,垄断又分价格歧视垄断者和一般垄断者。价格歧视垄断者把商品依次拍卖给愿意出最高价的人,最终不同的人以不同的价格得到同质的商品。一般垄断者对所有的商品收取同样的价格,在此基础上,选择使其利润最大化的价格。
(3)管制
管制是政府以强制命令的方法改变或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而颁布的规章或法律,以控制企业的价格、销售或生产决策。例如,政府给商品制定一个管制价格,假如给定限制某商品的最高价格,这个最高价格低于竞争市场上的均衡价格,则会出现超额需求;反之,则会出现超额供给。
6、微观经济学中资源配置的相关概念
(1)帕累托改进
如果可以找到一种配置方法,在其他人的境况没有变坏的情况下,的确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那么,这里就存在帕累托改进。
(2)帕累托有效
如果一种资源配置方法不存在任何帕累托改进,那么就说该配置是帕累托有效的;如果一种配置存在帕累托改进,它就称为帕累托低效率的。
(3)资源配置的不同方法的比较
垄断和价格管制非帕累托有效;完全竞争和带有价格歧视的垄断是帕累托有效的
各专业陆续更新中....
...本文由【方才学习网】原创,关注我或同名公种号了解更多详情!